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
②槎:木筏。
③赍:携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
B. |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
C. |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
D. |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
方法提示 |
词义 |
不失期 |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
①失期:_____ |
人有奇志 |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
②奇:_____ |
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
③次:_____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②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4)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折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知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___________
(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信:___________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这个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医生有何评价?
6山市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相顾惊疑/顾此失彼 | B.始悟为山市/恍然大悟 |
C.惟危楼一座/危机四伏 | D.中有楼若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答: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孤塔耸起到□□出现为初生阶段;□□出现为发展阶段;□□出现是高潮阶段。(用原文词语填空)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
B.文中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
C.文中划线句子“始悟为山市”是一句描写中的抒情,有点题作用。 |
D.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当时的人们不能用科学道理来解释山市这一自然现象,所以把当时的人们把“山市”称为 “鬼市”。 |
附加题
颜渊、季路言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敝之而无憾 (2)朋友信之划分句子节奏。
愿 车 马 衣 裘 与 朋 友 共 敝 之 而 无 憾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从颜渊、季路的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是:
颜渊:季路:
自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 B.至于夏水襄陵每至晴初霜旦 |
C.则素湍绿潭留蚊于素帐中 | D.自非亭午夜分自山峡七百里中 |
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
文言文阅读12分
童趣
沈复(清)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1)徐喷以烟。 徐()(2) 项为之强。强()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树”是指___________。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实为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平常之事,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