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

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

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编自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材料二: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

材料一第二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

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 数据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

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节用”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

(2)下列两则事例,哪一则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

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简要点评下面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的理由。

同学甲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同学乙看到后马上上前拧紧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原图主色调为绿色),用简洁的文字解说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请另选某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符合原诗的句式特点。
原作:蜡烛
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别人发光发亮,却燃烧了自己。

请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出下联。
鞠躬尽瘁,孔明义感天。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限20字以内)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汪涌)国家体育场“鸟巢” 10月4日免费接待了刚刚参加完国庆;阅兵的8000余名解放军官兵,英姿飒爽的参阅官兵同时也成为国家体育场的一 道亮丽风景。
这些子弟兵的到来,受到国家体育场员工们的热烈欢迎。官兵们走进“鸟巢”,真切地感受到去年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以“鸟巢”为背景纷纷留影。

用其他的词语替换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要求不得改变句意。
①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②登高远眺,青山茹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