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孝老爱亲 弘扬传统美德】
古人云,“七十古稀,八十耄耋,百岁期颐”。在兰州市榆中县贡井镇吕家岘村有位孝顺儿媳杨翠兰,她4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年过百岁的公公,而这位朴素的农家妇女正是兰州市“百名孝星”“兰州好人”“中国好人”及省市县“道德模范”的获得者杨翠兰。有人常常会问杨翠兰,在十年九早的榆中北山,在“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中,是什么支撑她走到了现在。杨翠兰憨笑着说,她没有什么学问,只记住了老一辈常说的“敬谷得田、敬老得福”!她始终相信,只要勤勤快快种地就一定会收获粮食,只要孝老爱亲就一定会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孝老爱亲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奉行遵守的基本道德。杨翠兰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用平凡点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身上闪烁的质朴、勤劳、孝老、爱亲等人格魅力,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闪耀着当代中国妇女顽强的斗志和勇气。她以朴实无华的言行,默默抒写人间最美的真情。
(1)杨翠兰用平凡点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杨翠兰的美德对青少年有何意义。
(2)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3)请为践行孝老爱亲撰写一条宣传标语。
某校七年级的小吴和同宿舍的同学说笑,不知什么原因和小东发生口角,一气之下挥拳将小东打伤。为此,小吴不仅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而且他的家长还向小东支付医疗费1500多元。
(1)从这件事中反映出青少年情绪有什么特点?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2)请你给小吴提供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至少三种方法,6分)
材料一:据报道,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日前庆祝五个少数民族乡镇成立二十周年。汝城近年来围绕建设湘粤赣边际中心县城,积极发展保护特色民俗等文化旅游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材料二:中国证券网报道:“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共投资1674.5亿元,支持云南、内蒙古、广西、贵州、新疆、宁夏、青海、西藏8个少数民族聚居省区的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是“十五”期的2.2倍,投资增长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请列举两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履行这一义务?
某沿海小村曾以海产品丰富而远近闻名,当地村民也靠此发家致富。然而,由于村民长期不加节制地进行海洋捕捞,并经常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海边,导致该村附近浅海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几近枯竭。村民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另谋生路。
(1)从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说明村民们遇到这样的变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材料一:黑龙江长林岛上有一位“天鹅嫂”。她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捡来的天鹅蛋进行人工孵养,还把自己种的玉米和维持生活而捕捞的鱼用来喂养天鹅。天鹅长大后,她不为高价收购所动,把天鹅全部送归大自然。“天鹅嫂”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
材料二:某校八年级学生小刚星期天在河边捕杀青蛙56只,被有关部门处以罚款。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天鹅嫂”的故事为什么会被人们广为传颂?
(2)小刚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受到有关部门的罚款?
(3)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更好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新华视点》以《过热的艺术培训》进行了报道:家长望子成龙,学生寒假学艺忙,各类艺术培训,盲目跟风成效低。眼下,各地学校都已进入假期,这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但是,本该放松身心、享受一下自由快乐的孩子大多数又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学舞蹈、画素描、弹钢琴、练书法……一系列的艺术培训又成为他们新的学习负担。据长春市有关部门统计,寒假期间,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报名参加了艺术培训……参加艺术培训,寻求考试捷径,目前这种现象已经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有许多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也把学生学习艺术专业当作了升学的“法宝”。
(1)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2)有人认为,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你的观点是什么?(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