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材料二: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四·楚辞》)

【注释】①绝:超越。②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③藩篱:篱笆。鷃:一种小鸟。④墟:山脚。⑤暴(pú):暴露在阳光之下。鬐(qí):鱼脊鳍。⑥孟诸:泽名。⑦鲩(ní):一种小鱼。⑧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


材料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飞 阴风

B.

怪者也 处处

C.

鲲鱼朝昆仑之墟 野芳而幽香

D.

宿于孟诸 投石壕村


(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


(4)朗读有助于了解文意,体悟感情。材料二结尾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应该用下列哪种语气来读?请说明理由。

A.

平淡

B.

祈使

C.

反问

D.

迟疑


(5)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6)上述三则材料都运用了想象这一写作手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分析其妙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见月( )②夏水陵( )
③乘御风()④引凄异(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它和本文之间有哪些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拔,清幽壮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本文第二段写水,主要突出“夏水”,写出三峡的奔放美。
C.本文写秋季景色,着“寒”“肃”“凄”“哀”几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表现出来。
D.本文第一段写山,先写山的遮天蔽日,再写其连绵不断。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隐天日()⑵ 湍绿潭()
引凄异()⑷沿阻绝()
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疾也钱覆其口 B.哀转久沿溯阻
C.三峡七百里中为其名 D.春冬时前时

翻译句子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郦道元的《三峡》中都引用了猿猴的叫声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简析二者感情色彩是否相同?

课内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天墙坏()(2)马无故而入胡()
(3)人皆之()(4)此独以之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普少 吏事()
(2)薨()
(3)鲁肃过寻阳()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又/留蚊/于素帐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认真阅读【乙】文,自选角度,说一说你得到的启迪。(一点即可)

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②歇:消散。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无阙处()⑵虽乘御风()
沉鳞竞跃()⑷夕日欲()
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