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和思想的;既是一国的,也是多国的;既是解放的,也是压迫的;既具有破坏性,也具有创造性。
——摘编自【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17-19世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2)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请任选一个方面作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相继出现了……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上)
材料三六个重要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
![]()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比利时 |
1938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949 |
174 |
113 |
100 |
112 |
101 |
109 |
1955 |
219 |
134 |
178 |
149 |
150 |
135 |
注:表格里的数字以1938年为基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材料四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取得了怎样的世界地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政府重视教育的举措及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3)材料三中,20世纪50年代生产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国家?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
(4)请举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各一例,证明材料四所表达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 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
--《中华网》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材料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
请回答:
(1)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一城市?其性质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名称及时间。使农民获得"改革红利" 直接得益于什么政策?
(3)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怎样的最严重后果?依据材料三,指出其改革失败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综合探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保障粮食安全。徐州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围绕这一课题,搜集多则史料,进行系列探究。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世界篇】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
--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新经济政策给了农民怎样的"自由自主权利"?斯大林执政后,逐步形成了什么经济体制代替了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须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大萧条"中美国的农业现状。罗斯福新政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中国篇】
材料三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唐太宗
(3)唐太宗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治国思想?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四毛泽东早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1958年,毛泽东为提高公有化程度,改变农民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
材料五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5)据材料五,概括说明1977年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综合篇】
(6)综合分析上述古今中外的主要案例,指出不同国家(或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共同目的。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
材料三:
(3)图一中的两位人物领导了哪次运动?
(4)以图二杂志为宣传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四: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5)材料四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指14-16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五:"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6)该文件的发表标志着哪一思想的诞生?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哪一次革命运动第一次将此理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