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北斗”建设者之歌

1999年12月23日,是北京卫星导航中心成立的第五天,也是中心负责人王小同上任的第五天。

这一天,一份“军令状”摆在王小同面前,要求必须在2000年10月前完成建站任务,确保北斗首星按时发射。

王小同知道,这字不好签啊。此时的导航中心还是一片空地。基建面积多达十多万平方米,还有七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都要研制,测试,联调,上千台)设备要进场安装,任务非常繁重,时间却只有九个月零八天。建设一个现代化卫星导航地面运控系统,至少得两三年。九个月零八天,除非奇迹出现!

他也知道,航天工程绝不能“卫星等地面”,必须“地面等卫星”,因为卫星造价昂贵,它在天上空转一天耗资巨大。因此,导航中心一天不建好,卫星就一天不能上天。

王小同拿起签字笔,在“军令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眼前的使命,容不得他有半点瞻前顾后。他向全站工作人员发出了“机房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战斗,岗位就是战位”的动员令。

一天,下着大雪,王小同在施工现场突然接到报告:信号收发分系统设备生产计划严重滞后!

“走,咱们现在就赶过去!”他带着工作人员,回到办公室抽出桌子底下一直备着的行囊,往背上一甩就来到火车站,连夜赶到生产厂家,提着行囊来到厂领导办公室。厂领导感叹:“你们的工作作风真是令人佩服啊!”厂家立刻调整生产计划,加快生产进度,确保了按时完成设备生产任务。

北京的郊区天寒地冻,白雪茫茫。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的运控大楼施工现场机器昼夜轰鸣,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施工人员日夜奋战,还不忘苦中作乐,在工地的木牌上“发表”诗作:

稻田窝棚青蛙,

白天黑夜专家。

庄稼地里创业,

浩瀚苍穹绣花。

随着运控大楼落成,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设攻坚战开始了。无论是站领导,还是年过花甲的高级工程师,或是刚出校门的博士、硕士,都是战斗员。机器轰鸣声、工人口号声、切割金属声,汇集成旋律激昂的乐曲,在运控大厅昼夜回旋。

一天,供电部门电路升级,临时拉闸一刻钟,机器设备的轰鸣停下不到两分钟,大厅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鼾声:有人趴在机桌上入睡了,有人倚着墙角睡着了,有人仰靠在椅背上进入了梦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我国所有的北斗发射任务,成功率达到100%。奇迹的背后,站立着一支素质过硬的航天发射队伍。

运载火箭推进剂液氢是一种极高危燃料:当它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一粒大米从一米高的地方掉落下来的能量,就会引起爆炸。因此,大家都说,液氢加注队是“刀尖上的舞者”。

李明伟就是这支“与魔鬼同舞的舞蹈队”的“领舞”。

一天上午,李明伟带领大伙儿执行液氢接收转注任务。

“各操作手注意,开始检查管道情况,确认状态!”

“1号管道正常!”

“2号管道正常!”

“各操作手注意,开始……”李明伟的第二条指挥口令戛然而止。因为,他突然感到今天的各种声音与往日有丁点儿不一样,仔细一听,是槽车操作柜传来的声音有些异样。

李明伟心头一紧:槽车氢气泄漏!

他做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关闭供气阀门,立刻向上级报告。

在得到上级“立刻解决,确保安全”的指令后,李明伟向队员们下命令:“赶紧撤离!我留下!”

话音未落,他就拿起氢浓度探测仪,独自向操作柜走去。从理论上讲,氢气泄漏五六分钟,爆炸随时可能发生。而此时,发现泄漏已有三分钟了。

他沉着冷静地打开操作柜,探测仪果然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泄漏点如针眼,眼睛看不到;操作柜管路复杂,找到泄漏点非常困难。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危险在不断增加。

千钧一发之际,李明伟放下探测仪,把脸贴向那一个个管路连接处,通过气流变化判断泄漏点。当他把耳朵靠近液面计下的管路时,感到有股气流冲进耳朵。用肥皂水进行喷洒检验,连接焊缝上果然产生大量泡沫。

李明伟当机立断,火速处理,按应急程序给槽车泄压,异响立刻消失。这时,发现氢气泄漏已有五分钟了。

李明伟坐在地上,额头上冒出一层豆大的汗珠______

“北斗”,一个寓意深远的代号。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儿女生命的坐标。今天的中国北斗就像“天外慧眼”,帮助人们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又可以去往何方。为了这一天,北斗人夜以继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探索创新,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建设者之歌!

(根据龚盛辉的报告文学《中国北斗》改编)

(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三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文章写了王小同的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3)文章描写了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建设现场的多个场景,塑造了建设者的群体形象。这群建设者具有哪些特点?

(4)文章写李明伟从发现险情到排除险情这一部分,段落较多,有的一两个句子就是一段。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在文章画线处填入恰当的标点。

(6)结尾段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5-29题。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步青云的传奇,还有那些赤裸裸的炫富,都会让正准备扎根的你,内心突然失去平静。也许你会感叹,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没有多少时间能深植自己,更别说安静扎根了。但我认为,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这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抗击暴风骤雨,才能枝繁叶茂。正所谓
②扎根大地,踏实行事,才能将基础打牢,将能力累积。辉煌的成绩背后,是训练场上姚明站在同一地方,千百次反复地练习投蓝,是刘翔认真地做着枯燥的肌肉锻炼。姚明灌篮的飒爽英姿、飞人刘翔的“云端”神话都凝聚着苦练的汗水,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迅速敏捷的身手,其实都只是平日基础动作训练的连贯整合。
③“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繁花绿叶下面一定有根的努力,磅礴大海的前面一定有涓涓细流的汇聚,风光耀目的背后一定有踏实艰辛的汗滴。
④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要有潜下心来、勇于挑战并坚持到底的信念与毅力。
⑤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淡泊的情怀。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无论是作为乡村教师还是名满天下的专家学者,他都一如既往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扎根于泥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成为广受赞誉的“杂交水稻之父”。
⑥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著名科学家霍金21岁就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全身几乎不能活动的障碍,克服了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困难,完成了《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等伟大著作。轮椅没有限制住他心灵的自由,疾病没能阻挡他思维的扩散。
⑦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一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影响世人,让人钦佩不已。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⑧扎入大地,不慕云淡风轻,是树根的潜修;勇于挑战,不惧艰难险阻,是行动的根植;坚持到底,不畏万苦千辛,是人心的锻铸。
⑨不踏实地,驰于空想,何以享千里风光之醉美?望而却步,知难则退,何以感一览众山之豪迈?浅尝辄止,锲而舍之,何以聚金石镂空之匠心?
⑩只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像树一样扎根而后长,像水一样盈科而后进,坚实迈好每一步,稳步向前不松懈,才能最终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在地面开花结果,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注】①盈科:溢满洼地。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说选文第⑤-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选文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下列道理论据中,选出最适合填在选文第①段横线上的一项。()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贞观政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①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个网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②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③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两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网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网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乏中。
⑤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上文①-④段分别从哪个方面来说明网络低俗语言的?试加以概括。
(1) (2) (3) (4)
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定”能否换成“也许”?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共10分)
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
张颐武
①我们周围,有太多劳多的标语,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酒后驾车,离死不远”“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这样冷冰冰的标语口号,不仅令人望而生畏,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反而让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让国人看了皱眉,让外国人看了,还会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
②有人认为,这种标语口号的出现并不奇怪,文明的提升需要过程,这种标语出现也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人们很多积习难以跟上现代化发展的速度。相当一部分人的素质没有达到适应现代社会的水平。随着城市管理的细微化,我们确实发现越来越多的不文明行为出现了,这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提醒“标语”,来督促大家做一个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市民,所以这种提醒是必要的。
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标语口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应该只是板着面孔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在语气和修辞上,口号的制定者应该多下功夫。放眼西方,充满人文关怀的口号不胜枚举。如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标语:“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美国某老年公寓大厅内的标语:“爱一个人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爱任何人时,代价就更大”;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的募捐宣传语:“幸福的人善于忘记自己给过别人什么,却永远记得别人给过自己什么。”
④如何把催人向上的“标语”设计得更美观、更合理,是标语口号的制定者需要思考的。任何人都会对冰冷、强硬的要求产生抵触。像“严禁酒后驾车”就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入人心;“禁止浪费水资源”就没有“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您的眼泪”更发人深省。像最近随处可见的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其中用到了泥人张和杨柳青年画的元素,不仅美观、大方,装饰了城市,而且宣传了我们的价值观,弘扬了民族文化。
⑤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叫《提醒幸福》的散文。她说,“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宠辱不惊……先哲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在我们文明程度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口号标语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呢?换一种思维方式,口号标语也可以深入人心。
(选自201 5年1月1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冷冰冰”的标语口号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第③段写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标语和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募捐宣传语有何用意?
第④段为什么说“严禁酒后驾车” 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人人心?

阅读下面的一篇议论文,完成下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吴智勇
(1)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2)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3)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4)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课外阅读》2015年3月份上刊)
请说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本文第(3)段划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
②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
③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
④不是吗?细品一下,上述遭逢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
⑤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④⑤⑥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品味遗憾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