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文件。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后,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一事件”史称什么?“奥匈帝国”属于材料中的哪一军事集团?

(2)材料二中,“文件”的名称是什么?“登陆”的地点是哪里?

(3)材料三中,“两大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末,在圆明园被毁100多年以后,社会各界曾围绕是否应该修复圆明园的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有人主张为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而保持现状;有人主张按原样修复再现园林旷世之美。你的主张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回答下列问题:
(1)明长城的修筑起了什么作用?
(2)历史上各朝代不断修缮长城,但清朝康熙皇帝却说“修筑长城,实属无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清朝的民族政策与元朝的民族政策有何不同?你从中能得到什么体会和认识?

下图中所示为何物?它是做什么用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