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山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溪而渔 临:到

B.

泉香而酒 洌:清

C.

选贤能 与:给予

D.

故人不独其亲 亲:以……为亲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杂然前陈者/面山

B.

宴酣乐/下车引

C.

不独子子/真无马邪

D.

力恶其不出身也/皆以美徐公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A.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

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C.

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D.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4)下列有关乙文“大同”的表述,在甲文中没有得到体现的一项是( )

A.

社会稳定

B.

生活安乐

C.

为人诚信

D.

关系和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契其舟____________________(2)兔触株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自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4)项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遽契舟因释耒而守株
B.何不试之足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
C.舟已行矣,剑不行兔走触株,折颈
D.其剑自舟中坠土墙凹凸处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后来演化成了一个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一种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记①之法
叶奕绳②尝言强记之法:“某③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⑤泛滥者,略得影响⑥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⑦,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
【注】①强记:记得住,记忆力好 ②叶奕绳:山东历城人,有文采,善剧曲 ③某:我
④笥(sì):竹箱 ⑤务为:力求⑥影响:印象⑦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
下列句中“之”与“遇所喜即札录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 B.粘之壁间 C.一年之内 D.数年之后()

下列关于读书学习的条件方法,在叶奕绳的强记之法里没有提到的一点是()

A.君子之学,其可一日而息乎?(欧阳修)
B.读书须是虚心方得。(朱熹)
C.房室清,墙壁净。(《弟子规》)
D.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富兰克林)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①录朗诵十余遍: 掩卷闲步:
③一字不 ④岁无
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

②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届浙江台州中考)
郈成子返璧
郈成子为鲁聘 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渫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
(①)顾反,过(②)而弗辞。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 右 宰 谷 臣 死 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乐而不乐()(2)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3)酒酣而送我璧()(4)使人迎其妻子()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 )

A.功名 B.异宝 C.骄恣 D.观表

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届浙江金华中考)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 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伯珍孤贫()(2)学无纸()
(3)山水出 ()(4)建武四年,()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届浙江嘉兴中考)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琰之曰(2)同州事物系(3)厉形言
(4)四五十案(5)词彩精(6)降阶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遨游耳。
③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B.①且 ②为 ③而
C.①以 ②但 ③为 D.①而 ②但 ③以

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