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看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在我国空间站进行多项实验”这一报道,对其中的太空养鱼充满好奇。随后,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带瓶塞的无色透明玻璃瓶、塘泥、池塘水、小鱼、金鱼藻等材料,开展生态瓶养鱼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养鱼”在一个1升大小的密闭水族箱内进行,该水族箱内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_____。
(2)制作生态瓶所用的塘泥含有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分解鱼类排泄物,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瓶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
(3)实践过程中,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所示。根据下表“生物部分组成成分”一栏判断,该生态瓶评价等级为_____,理由是_____。
(4)上图作品经过完善后,根据上表“光照条件”一栏判断,该生态瓶最好放置在_____的环境中。
(5)同学们发现完善后的生态瓶仍不能维持较长时间,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下图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人的③内液体原尿与④内液体 相比,不含有的物质是 和大分子蛋白质。
(2)肾单位由图中的序号 、 和⑤组成。
(3)原尿流经图中标号[⑤] 时,其中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
(4)若验尿时发现尿液里有葡萄糖,若⑤的结构没有发生病变,可能的原因是 分泌不足引起的,须进一步诊断治疗。
下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用图中字母回答)。
(1)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____ 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2)当图中___________数目明显下降时,会引起人体皮下出血。
(3)当图中_______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4)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地点:池塘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水中溶解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请完成下面调查项目:
(1)非生物成分有:水、______、______和水面光照强度。
(2)生物成分:水草、浮萍等是__________;草鱼、黑鱼等是__________;细菌、真菌等是__________。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缺一不可的。
(3)各种生物与它们生存的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 。
(4)小明发现池塘中有小白点在浮动(甲),仔细观察了很久(乙),心想:这是生物吗(丙)?于是他取了一滴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看(丁),发现原来小白点是草履虫。请问:以上甲、乙、丙、丁四句叙述中,属于探究实验中问题提出的是_________,属于实验的是_________ 。
下图为中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显微镜,请回答: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____________ 。(用字母排序)
A.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2)观察时应先选用________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3)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调节视野的亮度,如果物像不够清晰,调节____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4)现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倍。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向视野中心移动,应将载玻片向_____________移动。
(5)视野中若有一个污点,擦拭目镜和移动装片时都不能移动,说明污点很可能在___________上。
(6)在光线较暗时,应选用____________面镜对着光源。
(7)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__。
冬天,我省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在温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其中的道理是白天增加光照可使__________增强,夜晚降低温度可使_________减弱,从而增加 的积累.
(2)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大大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 无土栽培也称为溶液栽培。在配制培养液时,除了考虑到溶液的酸碱度、含氧外,还应该考虑到无机盐的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结果表明,要提高温室内的蔬菜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认为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___ __区段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