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苏博 探寻江南文明】
202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苏州博物馆以“破圈”发展交出了满意答卷。
苏博“破圈” |
教材观点 |
通过“博物馆学校”和“@苏博”平台,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
① |
黑白相间的苏州传统色系与现代建筑材料融合,展现古韵今风。 |
② |
多年来向社会免费开放,并开展夜游延时服务,满足游客需求。 |
③ |
1100多位专业志愿者加入苏博志愿社,服务观众1800多万人次。 |
④ |
解码苏博“破圈”发展的做法,完成上述表格。
【民族一家亲 共筑中国梦】
甘南的牦牛、天祝的藜麦、张家川的花椒、临夏的树莓、东乡的贡羊……在甘肃这片热土上,处处都能看到民族地区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甘肃各族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形成了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
(1)请列举一项我省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材料中提到的特色产业除外)
(2)结合材料,请说说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作为陇原儿女,我们能为我省民族地区的发展做些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米线”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
镜头一 在设有“一米线”的公共场所,大多数人能自觉保持“一米线”的距离。
镜头二 在“一米线”外排队等候的人,有的容易产生焦躁情绪。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们能自觉保持“一米线”距离的原因。
(2)如何让“一米线”外排队等候的人减少焦躁情绪的产生?
时事点评
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感知中国,让开放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运用时事知识,对“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点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勇立潮头
材料一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从首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农村综合改革,安徽始终站在农村改革的潮头。
(1)安徽始终站在农村改革的潮头,这说明了什么?
◆聚焦发展
材料二 2022年4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十大千亿级产业,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全产业链产值2.568万亿元。
(2)这一“实施意见”体现了安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的追求?
◆法润江淮
材料三 在山城宁国,游客可持法治旅游地图“打卡”法治景区;在皋陶故里,景观石上镌刻着的法治格言具有穿越古今的不朽魅力;在淮北临涣,法言法语在升腾缭绕的茶香中走进人们心里……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徽风皖韵”法治文化在江淮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徽风皖韵”法治文化润江淮的意义。
◆家乡建设
某镇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决定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工程,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该镇政府将相关工作主动作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请你结合上述“勇立潮头”“聚焦发展”“法润江淮”三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价该镇政府的工作。
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后,我国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某班同学围绕这三大工程开展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资料。
“西电东送”工程 开工时间:2000年11月。 工程简介:这项工程把西部丰富的煤炭、水能资源转化成电力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不仅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了西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也有力支援了我国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
“西气东输”工程 开工时间:2002年7月。 工程简介:这是中国线路最长、供应覆盖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天然气管道工程。自正式投产以来,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7000亿立方米,既为东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清洁能源,又增加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收入,也改善了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 |
“东数西算”工程 启动时间:2022年2月。 工程简介:“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工程是指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它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同时,也给西部发展开辟新路。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每1元的算力投入,可以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 |
材料二 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并填写的学习任务单。
工程 |
不同点 |
相同点 |
西电东送 |
调配的是电力资源。 |
数字时代,算力同电力、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它们都是为了解决_______________而实施的战略工程。 |
西气东输 |
调配的是天然气资源。 |
|
东数西算 |
调配的是数据、算力。 |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写在学习任务单的横线上。
A. |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
B. |
城镇化水平不高 |
C. |
区域发展不平衡 |
(2)运用所学,说明实施这些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