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北极地区,这与北极海冰减少对气温增幅的放大作用密切相关。回答下面小题。
差值( )(差值=当月海冰面积-上月海冰面积)

(1)据图分析,该年北极海冰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
| A. |
1月增长最快 |
B. |
4月缩小最快 |
| C. |
9月面积最小 |
D. |
12月面积最大 |
(2)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判断,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 )
| A. |
海面蒸发减弱,热量损失减少 |
B. |
大气对海面逆辐射减弱 |
| C. |
极地东风和极地高压均增强 |
D. |
海面对大气的辐射增加 |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 B.地形 | C.土壤 | D.降水 |
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 B.地形 | C.太阳辐射 | D.降水 |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往西航行,于2011年11月1日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大洋一号”航行期间
| A.启航时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正在向北迁徙 |
| B.1月在开普敦靠岸停留期间,当地气候炎热干燥 |
| C.途经南海时,吹东南风 |
| D.科考路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热液区最可能位于
| A.大陆架 | B.大陆坡 | C.海岭 | D.洋盆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 A.100m | B.150m | C.200m | D.250m |
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丙村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南北走向 | B.东西走向 | C.东北—西南走向 | D.西北—东南走向 |
丁地和丙村的相对高差最接近
| A.200m | B.250m | C.300m | D.400m |
读图,回答下题。
由长城站往西,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
|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6.7月份,撒哈拉沙漠形成全球炎热中心的原因是
| A.沙漠吸热快 |
| B.7月份,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
| C.7月份,太阳直射在北纬20°附近 |
| D.沙漠地区干燥少云雨,对太阳辐射反射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