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某市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科技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坚定不移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创新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品格和最大标识。该市量身定制“人才政策20条”,建立一体化人才服务智慧平台;每年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23年达到246亿元;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设立“科技创新日”,宣传科技创新,培育创新文化,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锐意创新蔚然成风。“墨子”传信、“悟空”探秘、“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该市强化科技与产业、人才、金融等对接融合,科创企业井喷式涌现。2023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 994户,同比增长31%;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突破1.1万户,实现两年翻番。2023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4.7%。
(1)创新是该市鲜明的文化品格,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该市创新文化形成的原因。
(2)运用系统优化方法并结合材料,分析该市是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3)学校开展科学教育进校园活动,请就青年学生如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就解决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某市人大代表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在网上征求群众意见。网民甲认为解决小微企业的困难在于政府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放水养鱼”,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网民乙认为小微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根本在于企业自身“练好内功”,降低经营成本。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就人大和政府推动小微企业发展问题谈谈你应如何履职?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关心的重要话题,某校高二年级某班就食品安全问题展开了调查。
[原因探究]
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就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根源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发言:
第一小 组代表 |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方面的,如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严重,也有消费者方面的,如消费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有相关职能部门不作为有一定关系,如:市场监督不到位,经营者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培养不到位,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打击不力,其他一些服务措施不到位等,都是引发问题的重要原因。 |
(1)你认为政府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应履行好哪些职能?
[应对措施]
在探究如何治理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措施时,第二小组的同学做了这样的发言:
第二小 组代表 |
2012年两会期间,张德江在与全国人大代表交流时指出,现在大家高度关注食品安全,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千方百计保证食品安全,全社会形成共识,大家都来监督食品安全。食品企业的第一责任就是要保证食品安全。 |
为什么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网站上发布公告,针对中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下是公告全文及附件(略)的内容。
近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拟定了《2014 - 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 - 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时间:2013年10月22日至2013年10月28日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电子邮件:ksgg@bj edu.gov.cn 自动传真:010-66074758 010- 66074716 函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7号奥运大厦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 邮编:100083 特此公告。 附件:1.《2014 - 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 2.《2014 - 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二O-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
李某是北京某中学高中学生,对未高考改革非常关心,看到公告后,阅读相关附件,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李某是通过哪种途径与方式进行政治参与的?
(2)李某的这一政治参与活动有什么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以来,一个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宁夏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坚持求真务实,转变了唯GDP的政绩观念,弱化对GDP等经济指标的考核,提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比GDP增速高一个百分点。宁夏“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十二五”期间宁夏将重点突出沿黄经济区“黄河,民族,开放”三大优势,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的地方特色经济强县(市),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培育以西北文化、回乡文化、黄河文化为主题的西部文化品牌体系。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对材料一进行分析。
(2)结合材料二,说明宁夏“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体现了哪些哲学方法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