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
B. |
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
C. |
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
D. |
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②似月,皓腕凝霜雪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
全诗围绕“梅”来写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错误
文/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①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释】跫音①:脚步的声音对本诗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意思是光阴易逝,青春易老。 |
B.本诗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个骑马的过客。 |
C.诗中的“我”和“你”是情侣关系。 |
D.“我”在一个暮春三月的黄昏,路过一座江南小城。 |
对本诗表达技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与“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构成了一种比喻关系,是借自然现象比喻人情事理。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两句与孟郊的“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这两句诗所用的手法、立意相同。
“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呼应重复,既加强了抒情性,又加强了节奏感。
用“美丽”来形容“错误”,看似矛盾费解,实际上营造了一种浪漫的气氛,增添了一种戏谑的情调。
诗歌鉴赏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分析“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
孙登是晋朝隐士,阮籍慕名入山访问,孙登不发一语,阮籍不悦,长啸一声悻悻而去,走到半山,听见孙登在山上作啸,声如龙吟,乃大钦服。本诗尾联用孙登的典故,有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同时表达了什么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指军中作檄。②故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有人评说本词下片“曲笔写胸臆”,请结合本词下片内容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