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元朝( )
| A. |
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 |
| B.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
| C. |
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 |
| D. |
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56~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
| C.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
|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
|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
|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
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B.“双百”方针的提出 |
|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此后2000多年却是“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昙花一现,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 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