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作物在成熟期叶片枯黄,若延长绿色状态将有助于提高产量。某小麦野生型在成熟期叶片正常枯黄(熟黄),其单基因突变纯合子 m1 在成熟期叶片保持绿色的时间延长(持绿)。回答下列问题。

(1)将 m1 与野生型杂交得到 F1 ,表型为______(填“熟黄”或“持绿”),则此突变为隐性突变( A1 基因突变为 a1 基因)。推测 A1 基因控制小麦熟黄,将 A1 基因转入______个体中表达,观察获得的植株表型可验证此推测。

(2)突变体 m2 m1 表型相同,是 A2 基因突变为 a2 基因的隐性纯合子,A2基因与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 A1 A2 a1 a2 基因转录的模板链简要信息如图1。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基因相比, a1 基因发生了______, a2 基因发生了______,使合成的 mRNA 都提前出现了______,翻译出的多肽链长度变______,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丧失。 A1 A2 )基因编码A酶,图2为检测野生型和两个突变体叶片中A酶的酶活性结果,其中______号株系为野生型的数据。

(3) A1 A2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m1 的基因型为______, m2 的基因型为______。若将 m1 m2 杂交得到 F1 F1 自交得到 F2 F2 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个体的比例为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下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福寿螺。据图回答:

(1)除图中的生物外,该生物群落中还应该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
(3)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使福寿螺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3/4调整到1/4, 福寿螺增加1kg体重,从理论上分析,取食比例改变后,设福寿螺和田螺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微藻比原来多消耗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填写以下字母或数字的含义:C、E、②细胞。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作用前后,细胞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如坐标曲线所示,则图中a段表示电位,电位由a变为b的过程中,钠离子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请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
取材部位
观察方式
显微镜
细胞形态

观察植物细胞
鳞片叶外表皮
A
高倍镜
长方形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
原色观察
低倍镜
长方形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根尖分生区
染色观察
高倍镜
C

(1)填写字母所代表的内容A;B;C
(2)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①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3)实验二中将临时装片用0.3 g·mL—1的蔗糖溶液处理5分钟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可见细胞内
处颜色变深, 用清水处理5分钟后, 可见细胞发生现象。
(4)实验三常用的染色剂是, 可使染色。

甲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图为某动物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
(1)甲图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Z为J/cm2·a,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2)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计算甲图中由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若要调查该池塘附近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则一般采用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物质循环、
三个方面的功能。
(3)乙图中A、C分别代表的含义为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植物体的特定部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分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