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
A. |
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
B. |
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C. |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
D. |
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 B.春秋战国 | C.唐末宋初 | D.元末明初 |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 |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A.礼制规范 | B.家庭制度 | C.道德教化 | D.礼仪制度 |
司马光有一首较为有名的《独乐园诗》:“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A.诗中所谓“邪说”是指不合儒家思想的学说 |
B.诗中所谓“圣言”是指儒家经典的言论 |
C.诗中所谓“发策”是指董仲舒应策问得以进入仕途 |
D.诗中所谓“百家”是指战国以来的儒.墨.道.法各家 |
古人云:“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粒粮食就会五雷轰顶”。你认为这些言论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