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 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寄乐天
元稹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
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zī未生。
二十年来谙ān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
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
(1)“乐天”是唐朝诗人、文学家 的表字,和元稹一样被贬谪的他写下了“感商妇之漂流,叹谪居之沦落”的叙事长诗《 》。
(2)诗中“追寻”了哪些“往事”?
(3)诗歌尾联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后面的题。
烟
孟洋
湘流落日外,沙迥暮生烟。
杳杳千峰失,霏霏万壑连。
鹊翻知浦树,人语辨江船。
暗里猿声起,愁深夜不眠。诗中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对其艺术效果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下面题目。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山中与元九书
元稹白居易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
(2)白居易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白居易内心“恻恻”的原因。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1.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2.双脸:指脸颊。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
[元] 张弘范
独上高楼,恨随春草连天去。乱山无数,隔断巫阳路。信断梅花,惆怅人何处?愁无语。野鸦烟树,一点斜阳暮。这首词的结尾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