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 A.议会权力加强 | B.法律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 |
|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 D.内阁制度形成 |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指它( )
| A.主张民主共和 | 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
| C.挽救民族危亡 |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
2008年5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了110周年的校庆。在庆祝建校110周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北大隆重颁发学生五四奖章、班级五四奖杯、“蔡元培奖”、“杰出校友奖”、杰出教育贡献奖等奖项。人们回顾这所学校的光荣历史时,发现北京大学与中国近代历史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胡适担任北大校长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②“蔡元培奖”的设立与蔡元培执掌北大,锐意改革,成绩突出有关
③陈独秀在北大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④“学生五四奖章”源于历史上的五四运动
| A.①②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评价下列哪项较为恰当( )
| A.中体西用的思想 |
|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
|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
|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 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
|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