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
年份 产品项目 |
1913年 |
1928年 |
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方案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佳方案 |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追加数 |
实际完成数(1932年) |
煤(万吨) |
2910 |
3550 |
6800 |
7500 |
|
6440 |
石油(万吨) |
920 |
1160 |
1900 |
2200 |
|
2100 |
生铁(万吨) |
420 |
338 |
800 |
1000 |
1700 |
616 |
钢(万吨) |
420 |
430 |
930 |
1040 |
|
592 |
汽车(万台) |
|
0.07 |
|
10 |
20 |
2.93 |
拖拉机(万台) |
|
0.13 |
|
5.5 |
17 |
4.89 |
铁路(万千米) |
5.85 |
7.69 |
8.8 |
9 |
|
8.18 |
棉织品(亿米) |
25.82 |
26.78 |
57 |
62 |
|
26.94 |
说明:1928年,苏联公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两个方案,即初步方案和最佳方案(也称最高方案)。1930年,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对五年计划的几项重要指标作了修改。“一五”计划原定1933年9月底完成。1932年底,苏联宣布提前完成。
回答:
(1)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两个方案和后来的实际完成情况看,哪个方案更符合实际?
(2)从图表可以看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3)联共(布)十六大追加的产品指标完成情况怎样?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
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
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
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25日 |
1917年 |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
生铁 |
22 |
22 |
16 |
25 |
50 |
15 |
钢 |
19 |
21 |
16 |
25 |
58 |
16 |
煤 |
394 |
332 |
346 |
355 |
851 |
340 |
A.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放弃中立
B.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意大利的倒戈
D.同盟国集团内部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影响了经济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射猪斩羊图》是义和团运动时散发的宣传揭帖。观察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 |
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C.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
D.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