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A. | 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 B. | 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
| C. | 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D. | 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当时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
|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
|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
|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 B.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
| 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成就最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
|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
|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
|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城市经济走向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
|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 D.“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 |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
|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
|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
|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