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社论
材料二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三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3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二所涉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问题?
(2)材料一、二的态度有什么区别?其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七月革命时,巴黎街头发生了巷战。在巷战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一马当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为把这面旗帜插上巴黎圣母院旁边的一座桥顶,最后倒在血泊中。画家目睹了这一悲壮的巷战景象,创作了《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再现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这幅画气势磅礴,结构紧凑,有强烈的感染力。
请回答:
(1)目睹“这一悲壮的巷战景象”的画家是谁?哪国人?
(2)这一作品属于哪种流派?这种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3)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它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试分析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经济发展对其内政外交分别产生哪些影响?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有哪些显著特征?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它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
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语
材料二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学技术,广罗人材,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从而使科学技术与生产更直接地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和世界市场情况,企业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得更加密切,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刘宗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因采用新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如炼钢工业等,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较高,决非偶然现象。垄断织织是在竞争中形成的。由于大企业的劳动
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垄断组织形成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管理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兼并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进落后的部分。就是自愿的联合
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一经营后,也要采用先进的方式经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泰罗创立的“劳动科学组织”学说,适用于企业管理后形成了“泰罗制”,使企业效率大大提高。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则提出了大规模生产的管理概念,主张把动力性、准确性、经济性、系统性、连续性、高速运转等原则结舍起来,集中运用到生产中去。他强调“标准化”,即运用上述原则,以最低成本,走批量生产、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工艺、标准化材料制成的商品。垄断并不排斥竞争,而且由于投资大、产品多,使竞争更加残酷,风险也更大了。
——刘宗绪《世界近现代史三十讲》
回答:
①依据材料归纳垄断组织优越于“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的主要表现。
②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和实质各是什么?
③据此你谈谈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的造价高昂,每英里甚至高达数万英镑。为了吸引资金,政府与私人资本家大肆渲染铁路行业的高回报率以及发展前景,致使无数的商人、贵族以及普通投资者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身于铁路建设之中。1840年,英国铁路投资为2800万镑,而10年以后,竞高达2.4亿镑。如此高的资金投入,实属惊人,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拿出这么多的资金,而英国人正是凭借着工业品的对外贸易,才获得了发展铁路行业的充足投资。因此,英国在工业生产方面的优势相应地也确保了其在铁路行业上的优势,从而使得19世纪的英国,在各行各业上都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于是,这个小小的岛国,成为世界最强盛国家的基础便由此奠定了。充足的投资保证了铁路修建热潮久盛不衰,其结果是,在山峦起伏、河湖密布的不列颠大地上,一条条连接各大城市与港口的纵横交错的铁路修筑起来,其中包括大连接线、大西线、伦敦一伯明翰线等,铁路终于取代公路与水运,成为英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擅自《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二……从遥远的古代直到十九世纪最初十年,无论印度的政治变化多么大,可是它的社会状况都始终没有改变。曾经产生了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从1818年到1836年,大不列颠向印度输出的棉纱增长的比例是l:5200……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材料三我知道,英国的工业巨头们之所以愿意在印度修筑铁路,完全是为了要降低他们的工厂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原料的价格。但是,你一旦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铁有煤的国家的交通运输,你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自己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如果你想要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维持一个铁路网,那你就不能不把铁路交通日常急需各种必要的生产过程都建立起来,而这样一来,也必然要在那些与铁路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业部门应用机器。所以,铁路系统在印度将真正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
——均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铁路大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②概括材料二、三的主要观点。
③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印度的侵略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④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