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  英国广播公司(BBC)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揭晓(1999,9)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籍科学家)
3.牛 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 金(英国科学家)
7.康 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请回答:
(1)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那些贡献?
(2)请你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3)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宾诺莎说:“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人越自由,便越自觉遵守他的国家的法令。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和自由。
——高中历史选修Ⅱ 岳麓书社
材料二 洛克认为,财产权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采摘大自然的果实,谁才有权享用。……我耕种的土地及其成果都是我的,甚至“我的马所吃的草,我的仆人所割的草皮”都是我的财产。这样的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
——高中历史选修Ⅱ 岳麓书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斯宾诺莎和洛克的主要观点。
(2)谈谈对材料二洛克的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材料三 《人权宣言》阐述的核心是“自然的、不可剥夺和神圣的人权”,强调天赋人权,并提出权力来自国民,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请回答:
(1)材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文献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思想?在人权主张方面有何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绘制的一幅卡通画——《要么联合,要么死亡》。它流传极为广泛,并在独立战争时期、邦联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意,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状况。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各州代表在费城集会,经过4个月的闭门讨论,起草制定出一部崭新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截至1788年6月,这部宪法经9个州批准而正式生效,时至今日,它虽然历经200多年,但仍是美国的根本大法。
——美国1787年宪法影印件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卡通画在邦联时期被赋予了怎样的含意?为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87年宪法的主要创举,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其历史地位。
(3)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三中“最大的困难”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1791年法国宪法
材料二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连任。
第三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统率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1875年法国宪法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1791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分别规定法国实行什么政体?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体有哪些异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不可恃,人无固心,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以上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以此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6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6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