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第二句中有“不觉有离伤”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么?三四句于送别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妙在何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书边事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首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联系诗的主旨、意境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双调] 殿前欢. 对菊自叹张养浩①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①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后来辞官归隐。其散曲主要是辞官后写的,集名《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1)这首小令分几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作具体分析。
(2)请鉴赏本首小令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萤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做于此时。
⑴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和第三句中的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⑵你认为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答: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4分)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离 亭 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