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欢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姑苏怀古
姜 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5分)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小题。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5分)
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诗,完成小题。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释】①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②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③絮帽——绵帽。 ④铜钲(zhēng)——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 ⑤西崦(yān)——西山地区。⑥饷(xiǎng)——用食物款待别人。
诗的首联,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请问,首联如此写来,有何作用?
这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了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后两句描写近景,请结合诗句具体谈谈诗人用的是什么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