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 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下列哪一句诗?
词语 联想到的诗句( )
A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B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唐 多 令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徒然。“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藏克家的《老黄牛》,完成小题(6分,每题2分)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选出对这首诗的体裁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A.古代诗歌 | B.现代诗歌 | C.七言绝句 | D.旧体诗 |
“老黄牛”这一形象最感人的一点是什么?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A.贵在认真 | B.贵在耐劳 | C.贵在惜时 | D.贵在自觉 |
请选出对“老牛亦解韶光贵”理解得较好的一项( )
A.“老黄牛”知道春光易逝,不能误了农时。 |
B.“老黄牛”知道春耕重要,不敢有一丝怠慢。 |
C.“老黄牛”知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
D.“老黄牛”自知服役的时间不多了,要贡献余力。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漫:空,徒劳。 “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