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育珠的河蚌在地播养殖前,一定要在水层中垂吊十至十五天以上。 |
B.报名者和录取者比例悬殊,用"百里挑一"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
C.他对群众问寒问暖,和群众的苦难休戚与共,这正是他崇高品德的体现。 |
D.鱼的鳞片中的色素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颜色,但尽管现代金鱼颜色多变,仍不外是黑色、橙色及淡蓝色三种色素细胞的排列组合。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大家要做好充分准备,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
B.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
C.义门是陈村最古老的建筑,与义门形影相吊的是它的左侧立着一株无枝无叶的老树。 |
D.泥泞的道路,低矮的平房,乌黑的河沟,难闻的气味,恶劣的环境使厂商望风披靡。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献之临摹前人墨迹,又受其父王羲之悉心指点,再加上长年累月的勤学苦练,他的书法自然能登堂入室,空前绝后。 |
B.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具匠心,与苏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
C.他写的稿子虽然不多,但都是些不刊之论,能用的不多。 |
D.在2001年10月19日上海CEO峰会整个演讲中,普京始终没有笑过,但他的话语却是掷地有声,他直面问题的勇气与坦诚赢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物理系半导体专业教研组的全体同志认真学习,心领神会。 |
B.对于各种错误思想的侵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
C.诗人以“自我”歌颂的形式,能够更加自由地刻画一系列班驳陆离的形象,更加自由地抒发感情。 |
D.去年,王小冰报考工学院,由于成绩差强人意而被我们班主任狠狠地训了一顿,至今他见了老师还害怕呢。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WTO从来不会指使成员方政府如何如何,或者对成员方的贸易政策指手画脚,恰恰相反,是成员方政府在共同推动着WTO的运转。 |
B.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是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无法想象的,那里大部分是高海拔地区,还因高寒缺雨,几乎是寸草不生。 |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楼过年渐成为时尚,中档餐馆、洒楼由于比较经济实惠,吸引着顾客纷至沓来。 |
D.一只发黑的藤编箱,一把破旧的竹躺椅,放在哪儿都碍事,可祖父就是不肯扔掉。我想,这是老年人特有的抱残守缺心理,应当理解。 |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反省过分“世俗化”倾向
陈平原
北京大学1993年的拆南墙改建商业街,以及2001年的重建南墙,都曾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前者象征着北大走出象牙塔,从注重政治与学术,转向强调市场与社会。至于后者,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整治大学周边环境,而是意识到此举确实冲击到北大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使得原本以学理深厚、思想自由见长的北大,也逐渐变得急功近利起来。十几年间,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大学,左冲右突,上下求索,努力在精神价值与世俗利益的巨大张力中,寻求尽可能稳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大学之过分“世俗化”,有几个观察角度:第一,强大的资本力量,凭借大笔捐款而影响大学的具体决策乃至办学宗旨,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还很少见。第二,大学为了“生产自救”,主动走向市场,筹办大小公司以及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如“董事长国学研修班”等),这方面,各大学各显神通,多少都有斩获。第三,教育行政力量强力介入,使得各大学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主。这是中国大学的特色,摆在面子上,谁都无法回避。第四,隐约存在着的学术与权力之间的相互交换,比如大学送现任官员博士头衔或教授职称(通过合法手段),敦请有魄力且有资源的退休官员出任院长或校长。后者现在很时髦,不说投桃报李,就算全都出于公心,此举在为大学带来丰厚人脉,使得其日后“好办事”的同时,也带进了某些官场气象。今天中国的大学,变得越来越像官场了。
美国密歇根大学,因是公立大学,必须接受政府的检查与指导,校长及教授们抱怨“行政权力过度约束”。比起中国的大学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行政力量的过度干预,以及大学中人的曲意逢迎,导致今日中国一些大学混同于官场。过于世俗化的,除了办学理念,还有教授、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学中人,本应追求独立人格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但在商业以及行政的双重压力下,这种“声音”已逐渐消失了。
这就说到人们常常议论的大学是否需要“围墙”。在我看来,围墙分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有形的围墙,欧美各著名大学或根本没有,或不很明显;可不管置身于中小城市(如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还是大都会(如哥伦比亚大学或巴黎四大),人家的校园都很幽静。我们的校园,有高大完整的围墙,但根本挡不住商业大潮以及世俗口号铺天盖地,以至你想“躲进小楼成一统”,都很难做到。大学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以及高校的过分世俗化,使得围墙里头的教授与学生,都很难再有一颗平静的心,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记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这样开篇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请允许我套用:“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
16.下列关于北京大学拆、建南墙事件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拆南墙意味着北大开始注重市场与社会,而不再强调政治与学术。
B.拆南墙是北大忽略教科研水平、急功近利的表现。
C.重建南墙是为了纠正办学理念的偏差,而不是为了整治周边环境。
D.拆与建体现了北大在精神价值与世俗利益的巨大张力中寻求平衡的努力。
1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教育行政力量对大学的介入是必要的,但必须有度。
B.学术与权力的交换未必全出于公心,但客观上对大学也不是没有益处。
C.欧美著名大学的校园很幽静,主要因为没有铺天盖地的商业大潮和世俗口号。
D.要办好大学、造就人才,要注重教授、学生的精神面貌。
18.中国大学过分“世俗化”有哪些突出表现?请分条概括,不超过40字。
19.作者认为大学过分“世俗化”有什么不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