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城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简析叠句“梧桐落”的表现力?
(2)有人认为“断香残酒情怀恶”是直接写作者“情怀”的,说说你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 黄昏。

【注释】①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寄东鲁二稚子 【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 【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

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

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

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

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答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许道宁画 [ ]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