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提出符合国情的斗争纲领 | B.既反对外来侵略有学习西方文明 |
| C.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 D.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
|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 |
| 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 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
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到:“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
| B.孙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 |
| C.“此种妥协”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
| D.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 |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A.第一个要求推翻清政府 |
| B.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背景相同 | B.目的和性质相同 |
| C.方式相同 |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