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卢承庆,字子馀,幽州琢人。父赤松,为隋河河东令,与高祖雅故。闻兵兴,迎见霍邑,拜行台兵部郎中。承庆美仪矩,博学而才,少袭爵。贞观初为秦州参军,入奏军事,太宗伟其辩,擢孝功员外郎,累迁民部侍郎。帝问历代户版,承庆叙夏商至周隋增损曲折,引据该详,帝嗟赏。俄兼检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选,辞曰:“选事在尚书,臣掌之,为出位。”帝不许曰:“朕信卿,卿何不自信?”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高宗永徽时,坐事贬简州司马,阅岁改洪州长史。帝将幸汝汤泉,故拜汝州刺史。显庆四年,以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坐调非法,免。俄拜润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临终诫其子曰:“死生至理,犹朝有暮。吾死敛以常服,晦朔无荐牲,葬匆卜日,器用陶漆,棺而木椁,坟高可识,碑志著官号年月,无用虚文。”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初,承庆典选校百官,有一官督漕运,遭风失米,承庆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承庆嘉之,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新唐书•卢承庆传》)
李笠翁曰:“卢承庆之屡易判语,乃出于怜才热肠,然心可佳,而事不可法,虑开后世展转之门也。”凡有自通贿赂而易下考为中、中考为上者,皆曰:“我欲为卢承庆耳。”是知公者即私之门,得者即弊之窦也。无论私弊不可为,即示公兴利之事,亦不得擅创于成法之外耳。      (清•李渔《笠翁别集》)
6.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高祖雅故         雅故:故交,旧友
B.承庆美仪矩        仪矩:仪表容态
C.引据该详,帝嗟赏     该详:完备详细
D.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致仕:获得官位
7.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承庆美仪矩,博学而才             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 以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
D卢承庆之屡易判语,乃出于怜才热肠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承庆的父亲在高祖兴兵后,拜官为行台兵部郎中;承庆很小就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但他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几次因事遭贬。
B.卢承庆任秦州参军时,入朝奏报军事情况,很善于言辞,受到太宗常识,后来被提拔为检校兵部待郎,掌管五品官员的选拔。
C.卢承庆对生死看得透,临死告诫儿子,他死后丧事从俭,墓志只要写明所任官职生卒年月即可,不要那些虚浮夸耀的言词。
D.李渔认为卢承庆本心是好的,是为了爱惜人才,这一点与《新唐书》作者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又认为卢承庆做事无视法律,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
9.翻译文中画线的三句话。
(1)吾死敛以常服,晦朔无荐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能著人善,类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论私弊不可为,即示公兴利之事,亦不得擅创于成法之外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麾:甩出,扔掉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招致,使……来
C.贵贱之者,有酒辄设。造: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复屈身后代。 耻:耻辱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陶渊明“率真”的一组是()
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②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③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④征著作郎,不就
⑤渊明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⑥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翻译下列句子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每题3分,共9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荆轲刺秦王》节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愿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②秦舞阳色变振恐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噁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注:刓(wán):磨损。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自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断:判断
B.项王虽霸天下而诸侯臣:使……臣服
C.百姓不,特劫于威强服耳 附:依从,依附
D.民无不者恨:痛恨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楚强威王此三人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
B.问王曰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大王入武关而不在使者
D.今大王举东今人有大功击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
B.当刘邦问计于韩信时,韩信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把自已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
C.韩信认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任用降将、失去民心,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
D.汉王深为韩信推心置腹的谋划而高兴,并采纳其计策,马上部署将领落实韩信的谋划,最终有了“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的局面。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译文: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文: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 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①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 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 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 “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 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②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①徒:囚徒。 ②班: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悲伤
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 坐臧:犯了贪赃罪

以下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被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物品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2)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公事微殿,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尝谓人曰:“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时中书令褚遂良市中书译语人地,思谦奏劾其事,遂良左授同州刺史。及遂良复用,思谦不得进,出为清水令。谓人曰:“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终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左肃机皇甫公义检校沛王府长史,引思谦为同府仓曹,谓思谦曰:“公岂池中之物,屈公为数旬之客,以此府耳。”累迁右司郎中。
思谦在宪司,每见王公,未尝行拜礼。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且耳目之官,固当独立也。”初拜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非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举纲目,朝廷肃然。
则天临朝,转宗正卿,会官名改易,改为司属卿。光宅元年,分置左、右肃政台,复以思谦为右肃政大夫。大夫旧与御史抗礼,思谦独坐受其拜。或以为辞,思谦曰:“国家班列,自有差等,奈何以姑息为事耶?”垂拱初,赐爵博昌县男,迁凤阁鸾台三品。二年,代苏良嗣为纳言。三年,上表告老请致仕,许之,仍加太中大夫。永昌元年九月,卒于家,赠幽州都督。
(节选自《旧唐书》卷八十八)
注:①微殿:末等。②译语人:翻译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事微殿,旧制多未叙进坐:因为
B.时中书令褚遂良市中书译语人地,贱:认为便宜
C.以此府耳望:使……有名望
D.举纲目 振:整顿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思谦“狂鄙之性”的一组是()
①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②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③思谦在宪司,每见王公,未尝行拜礼 ④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
⑤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 ⑥大夫旧与御史抗礼,思谦独坐受其拜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思谦弹劾褚遂良贱买他人土地,致使褚遂良被贬。后褚遂良复用,韦思谦受压制外调。
B.韦思谦因公事考核位居末等,按旧制不能被提拔,但因有大德而被吏部尚书破格提拔。
C.韦思谦在宪司任职,每次见到王公,从不行下跪拜礼。他认为身为谏官,本来就应该独立。
D.韦思谦为人公正有主见,忠于朝廷,认为做事不能无原则,受到多位皇帝的信任和器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
(2)奏曰:“陛下为官择人,非其人则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