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惟庸,定远人。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天。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诱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太仆寺丞李存义者,善长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阴说善长。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惟庸益以为事可就,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事皆未发。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死。惟庸请以金帛给其家,不许。惟庸惧,乃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谋起事,阴告四方及武臣从己者。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帝怒,敕责省臣,尽囚诸臣,穷主者。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坐罪。明年正月,涂节遂上变,告惟庸。帝大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节选自《明史·胡惟庸传》)
[注]①省:中书省。②封事:密封的奏章。③入官:旧时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即充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杀黜陟:晋升。
B.馈金帛、名马、玩好遗:留下。
C.皆夜有火光天烛:照亮。
D.穷主者诘:追问。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胡惟庸“有异谋”的一组是(  )
①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   ②挟医视,遂以毒中之
③令在外收集军马            ④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
⑤致书称臣于元嗣君         ⑥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广洋被贬后,皇帝难以选择出任丞相的人员,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设置丞相,胡惟庸独自掌管中书省的政务。
B.大将军徐达极恨胡惟庸的奸邪,于是胡惟庸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算计徐达,但这件事被福寿揭发了。
C.胡惟庸暗中游说李善长与他谋反,李善长开始不答应,不久便同意了,因此胡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
D.胡惟庸杀了驾车的人,引发皇上大怒。胡惟庸非常害怕,就与陈宁、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并且暗中告知亲信。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2)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天下始。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亡。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嗷嗷(众多的愁怨声),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以礼天下,天下集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贾谊《过秦论》)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判:判断
B.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C.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使……灭族
D.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糟糠甘:认为甘美

下列各组中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
B.前事之不忘,后事之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C.向使三国各其地使六国各其人,则足以拒秦
D.思厥先祖父,霜露,斩荆棘虽有槁,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下列各句括号内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指秦)弥繁,侵(指六国)愈急
B.刺客(指荆轲)不行,良将(指李牧)犹在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其中①②③之“后人”指代对象相同)
D.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指秦之暴政)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不超过6处)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
答:
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
答:
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屡迁山西左布政使。光宗嗣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辽阳既失,彦请增兵戍诸岛,特设大将登州。登、莱设镇,自此始。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而檄所部练民兵,增诸要地守卒。请留京操班军及广东援辽军,以备征调。荐起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肇基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国栋又大破贼沙河,乃筑长围以攻邹。抗守三月,食尽,贼党尽出降。
彦已加兵部待郎,论功,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荫子锦衣卫世佥事,赍银币加等。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为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上称善,立下诸边举行。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罪,彦亦抗疏劾之,自是为忠贤所恶。
彦有筹略,晓畅兵事。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给事御史交劾之。彦三疏乞罢。魏忠贤挟前憾,令乘传归,子削籍。寻追叙兵部时边功,即家进太子太傅。未几卒。节选自《明史·赵彦传》
下面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所部练民兵檄:命令
B.荐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起:起用
C.子锦衣卫世佥事荫:庇佑
D.子削籍:户口

下面划线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备征调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筑长围以攻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条列综核事宜宾客到蔺相如门谢罪
D.自是忠贤所恶约婚姻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明以前,像登州、莱州这样的边境是没有设置兵力防备的。赵彦巡抚山东时,开创了这一历史性时代。
B.明朝国泰民安时,山东是没有兵力部署的。赵彦起用了自己的故友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C.在论功行赏时,赵彦不仅因功勋卓著一再加官晋职,还庇佑自己的儿子得到了世袭锦衣卫佥事一职的美差。
D.足智多谋且通晓军事的赵彦,但还是因为当年手下人冒功和自己儿子过于招摇,被大臣们弹劾,不得不乞求罢官归田,最终在家里被进职为太子太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