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①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juān)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F
【注】①递:驿站。  ②榷盐法:食盐专卖法。  ③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白:报告。
B.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俟:依靠。
C.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失:丢失。
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息:休息。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晏以为官多则民扰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 j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阶,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相业。寻还理坊事,迁侍裕邸讲读。王甚贤之,邸中中官亦无不善居正者。而李芳数从问书义,颇及天下事。寻迁右谕德兼侍读,进侍讲学士,领院事。神宗即位,居正遂代拱为首辅。
帝虚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劝帝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更,至讲学、亲贤、爱民、节用皆急务。帝称善。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其死,锢之南京。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之,边境晏然。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数破贼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
居正病,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入,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终万历世,无敢居正者。熹宗时,廷臣稍稍追述之。崇祯三年,尚书李日宣等言:“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帝可其奏,复敬修官。
(《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列传一百一》有删节)
下列加点字词语解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阶者皆避匿善:与……交好
B.居正用其子擢:逮捕
C.居正皆之,边境晏然右:同“佑”,帮助,偏袒。
D.终万历世,无敢居正者白:言说

下面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祭酒高拱善,相期相业古人秉烛夜游,良有
B.虽万里外,朝下夕奉行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既至,请贷死,锢之南京则或咎欲出者
D.帝所幸中官张诚恶冯保秦城恐不可得,徒

下列选项对文中划线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B.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C.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D.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王甚贤之,邸中中官亦无不善居正者。
译文:
⑵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译文:
⑶ 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辽左东北女真,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豫让论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豫让,战国晋人,生卒年不详;为晋智瑶(即智伯)的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后,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被俘获。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杀。事见《战国策·赵策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忠告善道:光百世垂:
③以众人待我众人:庶几复悟庶几:
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概述方孝孺对豫让以死报智伯的行为的评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本来是中行氏的部下,中行氏败后又投身为智伯的臣子。方孝孺和豫让都没有认为这是不忠的表现。
B.方孝孺认为,豫让之不忠,表现在在其位不谋其政。听任智伯因贪欲而亡,却袖手旁观,没有作为。
C.方孝孺认为豫让没能为智伯报仇,杀死赵襄子,只能斩衣而死,根本不配被称为国士。
D.豫让之所以不惜以死来为智伯报仇,除了要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外,也是为了以其忠义来教育后人。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⑵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⑶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1)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译文: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译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14分)
盛彦师者,宋州虞城人。大业中,为澄城长。义师至汾阴,率宾客千余人河上谒,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从平京城。俄与史万宝镇宜阳以拒东寇。
及李密之叛,将出山南,史万宝惧密威名,不敢拒,谓彦师曰:“李密,骁贼也,又辅以王伯当,决策而叛,其下兵士思欲东归,若非计出万全,则不为也。兵在死地,殆不可。”彦师笑曰:“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万宝曰:“计将安出?”对曰:“军法尚诈,不可为公说。”便领众逾熊耳山南,傍道而止,令弓弩者夹路高,刀楯者伏溪谷。令曰:“待贼半渡,一时齐发,弓弩据高纵射,刀楯即乱出薄之。”或问之曰:“闻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彦师曰:“密声言往洛,实走襄城就张善相耳,必当出人不意。若贼入谷口,我自后追之,山路险隘,无所展力,一夫殿后,必不能制。今吾先得入谷,擒之必矣。”
李密既度陕州,以为余不足虑,遂拥众徐行,果逾山南渡。彦师击之,密众首尾断绝,不得相救,遂斩李密,追擒伯当。以功封葛国公,拜武卫将军,仍镇熊州。
太宗讨王世充,遣彦师与万宝军于伊阙,绝其山南之路。贼平,除宋州总管。初,彦师之入关也,王世充以其将陈宝遇为宋州刺史,处其家不以礼,及此,彦师事杀之。平生所恶数十家亦皆杀之。州中震骇,重足立。会徐圆朗反,彦师为安抚大使,因战,遂没于贼。圆朗礼厚之,令彦师作书报其弟,令举城降己。彦师为书曰:“被贼所擒,为臣不忠,誓之以死。汝宜善侍老母,勿以吾为念。”圆朗初色动,而彦师自若,圆朗乃笑曰:“盛将军乃有壮节,不可杀也。”待之如旧。贼平,彦师竟以罪赐死。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九》,有改动)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率宾客千余人河上谒济:
(2)兵在死地,殆不可当:
(3)令弓弩者夹路高乘: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为公说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刀楯者伏溪谷虎兕出
C.彦师事杀之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D.重足立项王按剑跽曰:“客何为者?”

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盛彦师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3分)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
译文:
(2)贼平,除宋州总管。
译文:

翻译《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翻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