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二:表2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
(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
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
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含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为了完成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把改革作为农村发展的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农村体制改革,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总之要着眼全局抓“三农”,抓好“三农”促全局。
材料一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措施对我们有哪些哲学启示?

材料一200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6次锁定“三农”,共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意见》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也曾说,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人口大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说明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内需保增长的作用。

材料三:目前,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材料四: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有什么经济意义?
(4)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简要说明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扩大农村需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义。
(6)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1978年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迫切要求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简要说明中央出台允许农民土地流转政策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 : 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定。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适时作出决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使“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央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结合材料一,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