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别 |
总人口(万)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 |
1800 |
48% |
52% |
法国 |
3600 |
75% |
25% |
俄国 |
5900 |
93% |
7% |
美国 |
2300 |
87% |
13% |
以上统计说明了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②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④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
A.《四月提纲》的发表 |
B.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
C.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
D.布尔什维克党对局势认识不清 |
“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白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 |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 D.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
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
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
②美国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
③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④1949年新中国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一届政协
A.①②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③④ |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
①结束了松散的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