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09年辽宁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秦国)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遂王诸夏。……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
——《商君书•垦令》
材料二(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 《魏书》卷110《食货志》
材料三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四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井田)废久矣”,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出“灭庐井而置阡陌”的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受田的特点指出其何积极作用?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俄国官员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材料四表明治政府的哪项改革措施?有何意义?

阅该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二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材料三表面看布雷顿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砂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诸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和目的。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它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美元能够拥有“黄金的生命”?
(4)据材料二、三,指出二战以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变化。概括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

中国近代前期,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是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中国大病,首在壅塞(即君臣之间、臣民之间和大小臣之间的‘隔绝’)”,他确信古老的中国服食了“议院”和“宪法”两剂药石后将会大变:“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者抒财,共赞富强。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
材料二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材料三陈独秀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他还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维新派认为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简述近代前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民主政治发展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3)依据材料三说明,陈独秀等民主主义者在进一步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方面有哪些认识和主张。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有何相通之处。
(2)结合材料三、四,根据孟德斯鸠与黄宗羲思想的相同点分析他们面对何种相似的背景。根据背景分析孟德斯鸠的思想与黄宗羲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其对我国的科学发展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德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兴衰是历史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德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度,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歌德、贝多芬等无一不是响彻云霄的伟人。——网络资料改编
材料三1951-1966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表

——数据来源:2000年第28期《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周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另两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德国思想家,并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联邦德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从经济、外交两个方面分析联邦德国政府为此发挥了哪些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