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 ( )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宪法末赋予议会立法权 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 B.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已抬头 |
|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
| 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
1945年7月,艾德礼政府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从1945年到1951年,约占国民经济部门的20%实现国有化。1974年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到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5%,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8.1%。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被世人称为“英国病”。“英国病”的主要病因是
| A.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较少 |
| B.二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
| C.英国实行国有化违背了历史潮流 |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作用减弱 |
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
| 时间 |
北京(北平) |
天津 |
上海 |
全国 |
| 1925年 |
23 |
14 |
33 |
84 |
| 1934年 |
2 |
10 |
59 |
93 |
——朱荫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是
|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 | 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
|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 |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下表格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 国别 |
花 |
果 |
重要原因 |
| 日耳曼 |
宗教哲学 |
宗教革命 |
(一)民族性简单,宜于宗教。(二)民族性喜实用,不乐罗马教的仪式。(三)教皇在日耳曼的威信,本不甚深。 |
| 法兰西 |
政治哲学 |
法国革命 |
(一)专制政体的发达。(二)政治的亟需改革。 |
| 英吉利 |
应用科学 |
工业革命 |
(一)工业发达。(二)尚实用的民族性。 |
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
B.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
C.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