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儒学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在孔庙设立国学,请名儒讲学 ②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③儒家经典有了标准读本 ④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郑和下西洋时进行的一系列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 |
| B.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
| C.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 |
| D.明政府加强对外交往的一种手段 |
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主要反映了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
| B.私营工商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
| C.明朝政府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
| D.国家对工商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 C.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 D.手工生产力水平提高 |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最早开始于
| A.南北朝 | B.唐朝 | C.元朝 | D.明朝 |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据《齐民要术》叙述,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①精耕细作技术的发达②小农经济体制的促进
③中央集权制封建政府的作为④民族融合的推动⑤北民南迁的影响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