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代性状 |
紫茎 绿茎 缺刻叶 马铃薯叶 |
数量(个) |
495 502 753 251 |
(1)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是________,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F1中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________。
(4)在番茄地里发现一株异常番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________方法可获得大量稳定遗传的幼苗。
(5)番茄叶片内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若用14CO2饲喂番茄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放射性14C最先出现在________化合物。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写出3项)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①;
②;
③
(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4)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法。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
③图中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
④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3)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上图1中过程的复杂程度有关。
(4)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上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
(6)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5分)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 月 5 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 300 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 8 ~ 10 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实验持续 2 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_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_ (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如图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______(填a或b)。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____(填a或b),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率(相同,不同),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表示为_。
(3)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若干年后该种群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主要依据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