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1870 |
28.0 |
5.8 |
--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1910 |
14.7 |
4.3 |
1.5 |
上表反映出( )
A. | 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
B. |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
C. | 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
D. | 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西合璧特点的服饰是( )
A.西装 | B.中山装 | C.长袍 | D.马褂 |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名称下列表述是一个地域的是
①长江三角洲②珠江三角洲③闽南三角区④厦漳泉三角区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开展“大跃进”运动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包产到户”的实行 | D.土地改革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