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希腊的地理环境必然导致个人主义 |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 C.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近代法国共产生了12部宪法,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间,平均每7年便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
|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
|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了民主化进程 |
在19世纪中期的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俄国在侵略的手段上明显不同于英国,主要是由于
A 地理位置的不同B 军事力量的不同
C 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D 政治制度的不同
“没有中世纪的痕迹,国家理念开始就有现代文明的机制”,指的是哪个国家的状况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英国在历史上是世界性的大帝国,不少史学家认为,英国在走向大国的过程中,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下列制度不属于英国创立的是
A 君主立宪政体 B 自由贸易制度 C 现代工厂制度 D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鉴于民族工业的艰辛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是
A 没收 B 调整 C 赎买 D 暂时任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