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汽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完成表的其他部分:
整车行驶质量 1500 kg |
最大功率 92 kw |
||
加速性能 |
0-108 km/h(即30 m/s)所需时间 |
平均加速度 |
|
11 s |
m/s2 |
||
制动性能 |
车辆以36 km/h(即10 m/s)行驶时制动距离 |
制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 |
|
6.5 m |
N |
||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测量值跟被测物理量的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实验中的错误,应绝对避免; |
B.通过改进仪器和谨慎操作,可以完全消灭误差; |
C.测物体质量时,由于天平两臂不完全等长会造成误差,这种误差叫做系统误差; |
D.0.920是两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0没有意义. |
(1)“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具体测算加速度前的主要步骤有:
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接上低压交流电源; |
B.把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并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前端,绳跨过滑轮挂上砝码; |
D.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 |
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F、换上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
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
(2)一同学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打出3条纸带(ab间距离相等),则______条纸带的平均速度大,_________纸带的加速度为零。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
x1=1.40cm, x2=1.90cm, x3=2.38cm, x4=2.88cm, x5=3.39cm, x6=3.87cm.那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1=_______ m/s,
v2=______ m/s,
v3=______ m/s,
v4=_______m/s,
v5=________m/s.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
图象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图,图乙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图:
(1)弹簧的劲度系数是___________N/m
(2)当弹簧受=86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量为
=___________cm。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的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总重力F(N) |
0.196 |
0.392 |
0.588 |
0.784 |
0.980 |
加速度a(m•s-2) |
0.69 |
1.18 |
1.66 |
2.18 |
2.70 |
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3中作出a—F图线(画在答题纸上)
(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经过原点,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甲为在温度为10℃左右的环境中工作的某自动恒温箱原理简图,箱内的电阻R1=20 kΩ,R2=10 kΩ,R3=40 kΩ,Rt为热敏电阻,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当a、b端电压Uab<0时,电压鉴别器使开关S接通,恒温箱内的电热丝发热,使箱内温度提高;当Uab>0时,电压鉴别器使开关S断开,停止加热,恒温箱内的温度恒定在________℃,此时电阻Rt=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