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字束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覼(叙述)。善医,即以医自居。
——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
材料二 时珍曰∶“蘋,乃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 ,沉者为蘋。 曜仙谓白花者为蘋,黄花者为杏。苏恭谓大者为蘋,小者为杏。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蘋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
——《本草纲目》第十九卷草部
材料三 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
——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问题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李时珍的治学特点。
“西学中源说”认为:西方的某些事物源出中国,中国学习这些事物乃是恢复旧物,不是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此种说法最为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辟四门以开议院。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年)
材料二:彼欲广孔教之范围也,于是取近世之新学新理以缘附之,曰某某者孔子所已知也,某某者孔子所曾言也。……故吾最恶乎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材料三:《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挠和压力。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孔子的政治理想,分析材料一中康有为的看法是否得当。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是如何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
(3)综合本题所有线索,评价“西学中源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历史决议中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99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2年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审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
——摘编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等
材料二三部党史著作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提到“陈独秀”的次数及其评价数据统计
著作名 |
总次数 |
肯定 |
否定 |
中性 |
出版信息 |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
15 |
1 |
12 |
2 |
1951年出版,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编写。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 |
55 |
6 |
29 |
20 |
1991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
130 |
50 |
20 |
60 |
2002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
——宣春波 姚金果《统计数据看新中国成立后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研究之进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陈独秀评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5—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次数基本情况
领域 |
时段分布情况 |
常任理事国分布情况 |
合计 |
|||||
1945—1989 |
1990—1999 |
苏联 (俄罗斯) |
美 国 |
中 国 |
英 国 |
法 国 |
||
和平解决争端和国内冲突 |
174 |
9 |
64 |
66 |
3 |
32 |
18 |
183 |
会员国加入 |
59 |
0 |
51 |
6 |
2 |
0 |
0 |
59 |
其他 |
47 |
13 |
11 |
20 |
19 |
4 |
6 |
60 |
——摘编自黄海莉门洪华《否决权机制及其未来》
材料二作为台湾当局的“邦交国”危地马拉自1993年开始,每年度在联合国与他国一起签署有关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提案。在中国政府多次敦促和警告之下,危政府没有改变态度。1997年1月10日,在安理会审议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中国投了否决票。此后,经过双方多次磋商,危政府许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1998年1月20日,中国政府投票同意决议。美国《华盛顿邮报》撰文称:“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开始采取积极反对的立场。”
——摘编自赵磊《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
(1)否决权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制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否决制度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1945-1999年否决权行使情况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对危地马拉决议否决权的行使。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礼逊一部中文英语语法书里将“She”译为“他女”。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中创造性的将“She”译为“伊”。1918年,“她”开始公开使用。1919—1922年,“伊”字在和“她”字正式的争论中一度领先。直到30年代前中期,“她”字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他”形异声同,这种“有节制改变”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由于其社会优先进入现代化,故其语言在许多方面也较早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她”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但它无疑是中国人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语言文化接触、碰撞而创造出来的美妙之果。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英文“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她’字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睹政局混乱,1573年,他提出了“考成法”。考察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方法是“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之”,同时又建立制度规定:凡六部都察院的各章奏等转行各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在“考成法”实施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廉能官员”,“自是,一切术敢饰非,政体为肃”然“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南炳文 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内容的特点。
(2)简评“考成法”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