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①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何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注:①猪,同“潴”,水停聚处。 (宋史:《唐介传》)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帖伏以去 帖伏:顺从。伏,通“服”。 | B.峄怒,数驰檄按诘 按诘:诘责质问。 |
C.且言将远窜 远窜:向远处逃窜。 | D.复除宣徽使、知何阳知:管理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帝怒,却其奏不视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C.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若属皆且为所虏 | |
D.皆帖伏以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
①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②民以为利③遂劾宰相文彦博 ④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
⑤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 ⑥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③⑤⑥ | D.①③⑤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行为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 |
B.从文中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不乏种种卑劣行径,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一己之利,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 | |
C.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在理智上不能不承认唐介是尽到了职守,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
D.唐介的时代,朝廷里仍有些秉公无私的官吏,他们或据理力争,或揄扬直臣,表现了正气,这也是皇帝最终肯定了唐介的原因之一。 |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又 虑 介 或 道 死 有 杀 直 臣 名 命 中 使 护 之 梅 尧 臣 李 师 中 皆 赋 诗 激 美 由 是 直 声 动 天 下 士 大 夫 称 真 御 史 必 曰 唐 子 方 而 不 敢 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译文:
(2) 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刘秉忠,字仲晦。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
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气英爽不羁羁:拘束 |
B.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除:去掉 |
C.帝宠任愈隆隆:高贵 |
D.凡所甄拔,后悉为![]() |
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刘秉忠被元世祖“宠任”的一组是()
①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②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③言无不听④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⑤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⑥有文集十卷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秉忠年少时很聪颖好学,青年时曾当过一段僧人,这些都对他日后辅佐元世祖有一定的影响。 |
B.癸丑年,刘秉忠跟随元世祖攻打大理。己未年,跟随元世祖攻打南宋。至元四年,宗庙宫室建成。 |
C.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多次劝元世祖好生不妄杀,保护了不少生灵。他有慧![]() |
D.刘秉忠生活俭朴,做高官前后都清静淡然,吃粗茶淡饭,爱好读书,常常吟咏自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论天下事如指诸掌。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答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跟弟子们不知道渡口在哪里,所以让子路去打听。长沮知道“那个拿着缰绳的人”是孔子后,没有告诉子路渡口在哪儿,因为他认为孔子周游列国,路况熟悉,肯定知道渡口的位置。 |
B.子路转而向桀溺打听渡口,桀溺同样没有回答子路的问题,而是告诉子路:天下混乱,你跟谁来改变它呢?你与其追随孔子这种避人之士,哪里比得上追随我桀溺这样的避世之士,出世而隐居呢! |
C.桀溺表现得咄咄逼人,直接质问的是子路,最终针对的是孔子。桀溺说完后“耰而不辍”的动作,显示了他瞧不起孔子师徒人生选择的神情态度。 |
D.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
2)阅读下面选段,结合上面的选段,说说孔子跟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类的人物有什么异同?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
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
B.帝既异之异:认为……与众不同 |
C.自称南阳功曹诣阙诣:到……去 |
D.信哉斯言信:相信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虞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①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②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
③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④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⑤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⑥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⑤ | D.③⑤⑥ |
把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2)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后汉书》卷三十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 |
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C.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
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2)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阅读下面文言文(19分)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谋诸妇谋:商量。 |
B.予乃摄衣而上摄:披,穿。 |
C.披蒙茸披:分开。 |
D.予亦悄然而悲悄然:忧伤的样子。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归于临皋是臣进节于陛下之日长 |
B.以待子不时之需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
C.凛乎其不可留也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
D.掠予舟而西也追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二段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 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
B.文章最后一段写忽然有玄裳缟农的孤鹤振翅横江:掠过瓜舟西丢,这只在暗夜独飞 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与处在悠闲愉悦中的苏轼形成对比。 |
C.文章以浪漫的梦境收束,所谓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正表现出他在出世和人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
D.《赤壁赋》写在初秋,本文时间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也都用了主客问答,一样的赤壁,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