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
叙小修诗
弟小修,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①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划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蜀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注释]①的然:鲜明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长,胆量愈廓:广大,开阔 B.文欲于秦、汉准:比较
C.见人有一语不相者肖:模仿得像 D.而或者犹以太露之病:责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予极喜其疵处直前诟虏帅失信
B.不效颦汉、魏辞楼下殿,辇来
C.故尝贫病无聊之苦举予人,如弃草芥
D.予读而悲不知东方既白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为弟弟小修的诗作序,指出小修诗作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出并阐述自己“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创作主张。
B.第二段以今之诗文不传与民间歌谣可以流传的判断,大胆批判近代蹈袭的习气,末段以《离骚》为例,连用反问,证明情至之语的重要。
C.作者认为秦汉文、盛唐诗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们对前人的超越,而小修诗“多本色独造语”的瑕疵之处恰恰就是一种创作上的超越。
D.作者认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小修与众不同的性格才情,他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于诗,这些诗是真情流露,虽然不雅,却可以流传于世。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的然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2)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山图》记
[明]归有光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己,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令之于民诚重矣诚:确实,实在
B.亦被其泽而有荣也被:蒙受
C.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胜:风水宝地
D.君今去县已三年矣去:往,到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先交代自己与《吴山图》主人同年的关系,再引出《吴山图》的故事,将一地的山川形胜与贤能之士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B.文章分析了县令的贤与不贤对老百姓的影响,又以苏轼和韩琦的故事为例,目的是说明贤能的官吏自然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深切怀念。
C.作者用心雕饰文字,写得清新淡雅,细腻地描绘了吴县的山水,又将深意寓于山水之外,构思非常精巧。
D.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精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燕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
[注] ①权衡:法令。②伏怨:怀怨于心。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④夺威:夺权。⑤离死命:冒死罪。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⑦仪的:靶子,目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伯夷、盗跖不乱乱:叛乱
B.而苦乎以一负二负:担负
C.数以德追祸追:补救
D.释仪的而妄发发:放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君主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
B.因为晋文公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所以介子推凭着“仁义”之心割下身上的肉给他吃。
C.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
D.君主实行赏罚不能凭个人喜怒,如果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

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
B.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
C.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
D.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钱若水,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父文敏,汉青州帅刘铢辟为录事参军,历长水禜都尉、扶风令、相州录事参军。先是,府帅多以笔牍私取官库钱,韩重赟领节制,颇仍其弊。文敏不从,重赟假他事廷责之,文敏不为屈。太祖嘉其有守,授右赞善大夫、州,三迁司封员外郎,又知洺州、建昌军。卒,年七十二。
若水幼聪悟,十岁能属文。华山陈抟见之,谓曰:“子神清,可以学道;不然,当富贵,但忌太速尔。”雍熙中,举进士,释褐①同州观察推官,听决明允,郡治赖之。
初,太宗有畜犬甚驯,常在乘舆左右。及崩,呜号不食,因送永熙陵寝。李至尝咏其事,欲若水书之以戒浮俗,若水不从。吕端虽为监修,以不莅局不得署名,至抉其事以为专美。若水称诏旨及唐朝故事以折之,时议不能夺。既又重修《太祖实录》,参以王禹偁、李宗谔、梁颢、赵安仁,未周岁毕。安仁时为宗正卿,上言夔王于太宗属当为兄,《实录》所纪缪误。若水援国初诏令,廷诤数四乃定。
俄判吏部流内铨②。从幸大名,若水陈御敌安边之策,有曰:孙武著书,以伐谋为主;汉高将将,以用法为先。伐谋者,以将帅能料敌制胜也;用法者,以朝廷能赏罚不私也。今傅潜领雄师数万,闭门不出,坐视边寇俘掠生民,上孤委注之恩,下挫锐师之气,盖潜辈不能制胜,朝廷未能用法使然也。军法,临阵不用命者斩。今若斩潜以徇,然后擢如杨延朗、杨嗣者五七人,增其爵秩,分授兵柄,使将万人,间以强弩,分路讨除,孰敢不用命哉?敌人闻我将帅不用命,退则有死,岂独思遁,抑亦来岁不敢犯边矣。如此则可以坐清边塞,然后銮辂还京,天威慑于四海矣。
初,若水率众过河,分布军伍,咸有节制,深为戍将推服。上谓左右曰:“若水,儒臣中知兵者也。”是秋,又遣巡抚陕西缘边诸郡,令便宜制置边事。还拜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
六年春,因疾灸两足,创溃出血数斗,自是体貌羸鼛,手诏慰劳之,俾归京师。数月,始赴朝谒,因与僚友会食僧舍,假寝而卒,年四十四。赠户部尚书,赐其母白金五百两。子延年甫七岁,录为太常奉礼郎。(节选自《宋史•钱若水传》)
注:①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②流内铨:宋官署名。属吏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青州帅刘铢为录事参军辟:征召
B.太宗有畜犬甚驯:驯良
C.若水称诏旨及唐朝故事以之折:回答
D.诤数四乃定廷:朝廷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钱若水深受皇帝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太祖嘉其有守,授右赞善大夫、州②从幸大名,若水陈御敌安边之策
③分布军伍,咸有节制,深为戍将推服④若水,儒臣中知兵者也
⑤手诏慰劳之,俾归京师⑥赠户部尚书,赐其母白金五百两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熙年间,钱若水考中了进士,任同州观察推官,他处理政事很公正,郡里依赖治理得很好。
B.李至曾经想求若水书写太宗畜犬之事,以戒浮俗,若水没有同意。他虽然是监修,但因为不到场不得署名,所以挑出这件事认为若水独享美名。
C.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赵安仁认为夔王是太宗的哥哥。《实录》所记是错误的。钱若水援引国初诏令,在朝廷争论了很多次才定下来。
D.钱若水认为孙武著兵书以谋划为主,汉高祖统率将领以用法为先。所以将帅能料敌制胜,朝廷能赏罚不私。而傅潜等人不能料敌制胜,是朝廷不能用法制裁导致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重赟领节制,颇仍其弊。文敏不从,重赟假他事廷责之,文敏不为屈。
(2)敌人闻我将帅不用命,退则有死,岂独思遁,抑亦来岁不敢犯边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至,皆倒屣出迎,及谈笑大噱,一座为倾。
(2)于是挈妻子居东吴,日与诸贵人觞咏为乐,所赋诗音节精丽,李义山、温庭筠辈不能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潘纯传
徐显
潘纯,字子素,庐州人也。少有俊才。游京师,一时文学之士、贵卿之家争延致之。每宴集,辄云“潘君不在,令人无欢。”闻其至,皆倒屣出迎,及谈笑大噱,一座为倾。尝著《衮卦》以讽切当世。其初之辞曰“出门即衮,永无咎也”。其上曰:“以衮受爵,亦不足贵也。”或以达于文宗皇帝,欲系治之。亡徙江湖间,遇有以君事为滑稽士解者,事乃得释。
因客江南,值京师所与游者平章事吴公可堂、治书侍御史廉公亮、秘书卿达公兼善、廉访使干公克庄、御史中丞吴公元震、廉访副使杜公德常、廉访佥事鲁公志道等皆持节在外,遂往来诸公间,名声藉甚。而江南大姓慕君气势,望风承谒。于是挈妻子居东吴,日与诸贵人觞咏为乐,所赋诗音节精丽,李义山、温庭筠辈不能过也。
至正壬辰间,兵起淮东西。淮南行省郎公曹公德照雅君言于上官,使人具书币辟参军谋事,君度不可为,谢遣使者,移家避地于越。时太尉高公为御史大夫,开行台于会稽,以君为上客,与参谋议。而大夫之子安为枢密院官判,掌兵柄。恃己为父客,以安事语大夫,公因召训戒。安忿惧,遂中君于法械,系以吏,送还吴郡。行次萧山道中,拉杀之,以暴疾闻。其子谷间走,窃得其尸,藏之会稽岳王坟。僧可观请于谷,葬君西湖岳王墓侧,大夫公不知也。
论曰:祸其可避乎?以郭璞之智而不能免,祸不可避也。果不可避乎?孔子微服而过,有避之道矣。必也尽其避之道,然后听于天,斯可以言命也。君尝约予避地,予留以全,君往以毙,其故何耶?君知避其身不知避其言,岂独兵之能杀身也哉?日见大山不睹眉睫,祸所由来矣。昔马援恃故旧以致主疑,梁松挟忿怨而害父客,《易》曰“言行,君子之枢机也”,可不慎乎! (《稗史集传》)
[注] ①衮:中国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代指君主。②至正(元年:1341年 — 末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③行台:魏晋至金代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开行台”指设置分支机构。④郭璞,东晋著名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道学术数大师、游仙诗祖师、中国风水学鼻祖。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后王敦欲谋反,郭璞被杀,时年49岁。⑤马援,东汉著名军事家,开国功臣之一,病死军中。死后蒙冤。他曾两次与梁松结怨。梁松,东汉大臣。光武帝朝驸马,深受宠爱。马援曾卧病,梁松前来看望,向马援行礼,马援没有还礼。梁松走后,马援说:我和梁松的父亲是朋友,虽然他当了驸马,但也不能乱了长幼之序。马援以为自己做得对,而梁松则怀恨在心。待到马援死后,梁松向朝廷状告马援指挥作战错误,并诬陷他生前从交趾带回一车“明珠文犀”(文犀是有纹理的犀牛角,特别珍贵)。梁松的诬陷使马援死后蒙冤,几无葬身之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以达于文宗皇帝,欲系治之系:逮捕、拘囚
B.谢遣使者谢:道谢、感谢
C.恃己为父客恃:依赖,依仗
D.予留以全全:保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遇有君事为滑稽士解者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值京师与游者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言行,君子之枢机其闻道亦先乎吾。
D.祸可避乎秦王恐破壁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潘纯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潘君不在,令人无欢②文学之士、贵卿之家争延致之
③使人具书币辟参军谋事④江南大姓慕君气势,望风承谒
⑤以君为上客,与参谋议⑥葬君西湖岳王墓侧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纯是庐州人,年轻时就有杰出的才能。他曾经在文章中说:“因为碰上皇帝而得到官爵,也不值得尊贵。”有人报告给了文宗皇帝,潘纯被迫逃亡。
B.潘纯客居江南时,恰逢京城同他一起游学的平章事吴可堂先生、治书侍御史廉亮先生、秘书卿达兼善先生等几人在外当官,潘纯就在他们之间往来,名声大震。
C.元惠宗壬辰年间,淮东淮西都起兵造反,淮南行省郎公曹德照派人带着聘书和礼物征召潘纯为参军谋事,他没有接受征召,搬家躲避到了越地。
D.作者认为潘纯只知道躲避灾祸之地却不知道避免会让自己遭受灾祸的言论,像昔日的马援梁松一样因言论丧命,所以人应该尽量选择避免灾祸的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