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古今中外的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借
鉴更是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是编辑中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资料卡片。请参照范例,补充完成相关内容。

    事项
情景提示
改革人物
改革性质
政治方面积极意义
奖励耕织
 
(1分)
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
(1)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壮大             了国力,为辜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 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打击并瓦壤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  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1分)                                
他十分祟拜章破仓,他建立的新式军队都是按照拿破仑军队的模式建立的,他还聘请当时拿破仑手下的军官担任自己的军事顾问
 
穆罕默德· 阿里   
(2分)
                        
(3分)
二一九法令
(1分)
(2分)
(1)推动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              历史的进步.
(2)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是俄                  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公车上书”
列举两人(2分)
(2分)
(1)                        (2分)
(2)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台历史发展的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古以来,各国发展中出现过多种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执掌军政大权)(行使司法、监察大权)材料二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前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模式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列举英、德、美三国的史实说明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丈夫死了,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问:“妻可出(休)乎?”程子曰:“妻不贤出之何害?”(《性理大全》)
宋代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德”逐渐盛行。《颜氏家训》主张:“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女儿经》:“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
《仪礼》:“(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一中古代妇女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妇女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哪些不同主张。(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革命派、民主主义者和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妇女解放方面作出的贡献。(3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女性获得解放的影响。(3分)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共10分)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张旭《古诗四帖》图二颜真卿书法

图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四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图五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图三、图四分别属于中国画哪一画种?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明形成两种画风差异的原因。
(3)依据图五,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欲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
材料五: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孔子的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4)依据材料四,指出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5)根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表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