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一:1928年,傅斯年先生在谈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时,指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资料二:二十世纪初,法国一位研究古代社会的学者,谈到历史家在历史写作中的角色时,说:「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
对于这两段数据,我们应如何理解?
| A.资料一对史学表现乐观精神,资料二则透露悲观心理 |
| B.资料一的重点是史料,数据二的重点是史家,彼此并无关联 |
| C.两段资料都否定历史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
| D.两位学者都受到近代欧洲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 |
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 A.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
| C.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这是因为()
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时间里取得的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阅兵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④阅兵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
|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 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 |
| 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 | D.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 |
下图所示,它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D.村民自治制度 |
中国网新闻中心曾发表评论指出:“九二共识”虽只是一个用词符号,……但其重要的部分则是两岸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内涵,即“□□□□”。这里□□□□处的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 C.海峡两岸均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 D.海峡两岸均放弃武力统一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