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所掌握的权力“大而不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地方事务无论大小都必须呈报中央 |
B.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实现了平衡 |
C.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
D.行省可以全权处理境内所有民政事务 |
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
D.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
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B.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
C.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