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
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
D.目的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1920年,苏俄某农民在火车站出售一批粮食,根据政策,政府的态度是()
A.表彰鼓励 | B.没收上缴 |
C.限定场所 | D.听之任之 |
以下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
A.黄金时期—“滞胀”—复苏—繁荣—衰退 |
B.“滞胀”—复苏—黄金时期—繁荣—衰退 |
C.复苏—黄金时期—“滞胀”—繁荣—衰退 |
D.繁荣—“滞胀”—黄金时期—复苏—衰退 |
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
中国的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A.贸易是否具有自主权 | B.国家是否独立 |
C.贸易是否对等 | 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