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   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 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失败,光绪亲政,似乎机会正在眼前。这个时候正是康有为崛起并有条件改造清廷,以变法而求国家富强之际。可惜,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仍堕入传统政治旧窠,以人事纠缠与冲突而告终。
——摘编自李鸿谷《戊戌政变及代际断裂——梁启超》
材料二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康有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有条件改造清廷”
的活动的。材料一将这一活动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社会本身”解释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提取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说明其关系。要求:提取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从史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和曼彻斯特一衰一兴的原因。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应给他们(土耳其农民)提供现代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帮助他们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应该消除交通闭塞和运输不足的状况。
鉴于我国民族资本极为缺乏的现实,为尽快振兴我国实业,我们必须利用外国资本、资源与经验,这是我们的利益所在。
——凯末尔
材料二使用(英国)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则我们虽留下了流出去的金钱,却换去了我们的血肉,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很显然,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他们可以在千家万户建立古老、神圣的手摇纺织机,可以购买手摇纺纱机织出来的布。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三甘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独立。”凯末尔也曾说过:“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胜利不管多么巨大,如果不用经济的胜利加以扩大,已经取得的胜利就不可能持久,而要很快消失。”也就是说,他们有着一致的根本的经济发展目标。
——戴家墨、尚劝余《甘地与凯末尔的经济思想之比较》
(1)概括材料一凯末尔的主要观点。(6分)
(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甘地对待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态度及其主要依据。材料三中“一致的根本的经济发展目标”具体指什么?(10分)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纺提出法律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六条国务员及其委员得于参议院出席及发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是也。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吾党主张将来宪法上仍采用责任内阁制,并主张正式政府由政党组织,内阁实行 担负责任。凡总统命令,不特须阁员副署,并须由内阁起草,使总统处于无责任之地位, 以保其安全焉。
《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须得参议院同意。其事行之多室碍,固亟宜修正者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1)据材料一,指出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部门与人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在位的临时大总统是谁。据材料二,概括宋教仁主张实行的政体及其实质。
(2)结合材料二中有关修改《临时约法》的理由,谈谈你对《临时约法》作用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