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捐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吏。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工,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三国志·魏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
B.渊屡陈捐益 捐:舍弃
C.百姓竞劝乐业 劝:劝勉
D.其简开解年少 简:简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B.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C.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 D.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①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②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①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①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说明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①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②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③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④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B.国渊决狱断刑公平宽恕。在处理田银、苏伯等反贼的余党时,国渊劝谏太祖因人量刑,对其余党从轻发落,终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C.国渊据实上报斩杀捕获贼兵的数量,他认为,过去的奏报常常“以一当十”,夸大战绩,这是弄虚作假的做法。对此,他感到十分羞耻。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他并不大张旗鼓,而是先暗中寻找能读解《二京赋》的人,然后套取笔迹,最后根据笔迹捕获写信人。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1)、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2),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3),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1)修慝:慝,音tè,邪恶的念头。修,改正。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
(2)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把利禄放在后面。(3)忿:忿怒,气愤。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章里孔子仍谈个人的修养中的三个问题,他对学生提出这一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
B.孔子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 |
C.孔子认为严格要求自己,要指出他人的过错,但不过多地去指责别人,就能除去邪恶的念头; |
D.孔子重点强调强调感情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这就可以辨别迷惑。 |
(2)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孔子强调要“忠信”和“义”,就能提高道德修养,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道德修养”如何提高的理解。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
B.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
C.孔子认为,仁应以礼为基础,礼应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
D.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
(2)仲弓问仁时,孔子的回答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仁”的理解。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A.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
B.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 |
C.孔子在本章里,赞扬了虽有勇无谋,但能视死如归,成就大事的人。 |
D.孔子要找的共事之人,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
(2)“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勇”的理解。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借孟武子问仁这一话题,引出孔子对自己的四个学生仁的评价。 |
B.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 |
C.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
D.从这段内容可知,孔子在评价人的标准就是“仁”。他把“仁”放在最高的地位。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 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注释】①有:同“又”。②善与人同:与人共同做善事。③与人为善:与:偕同。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子路说起。因为子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闻过则喜,听到 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就高兴。 |
B.除了子路而外,夏禹也是这方面的 模范,他只要一听到别人对他说有教益的话,不仅高兴,而且还 要就地下拜,行上一个大礼。 |
C.比起子路和夏禹来,大舜的 “与人为善”就更高一筹了,不仅高兴,不仅下拜,而且还要低放弃自己,听从别人,这就等于和别人一起行善了。 |
D.从闻过则善闻善言则拜,到与人为善,虽然有程度的不同,但 其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 点。 |
(2)在《论语·学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能够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与人为善”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