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一省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某学者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体制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社会权力体系的结构方式上,必须要由各级公共权力中的常设最高决策领导权(简称决策权)和常设最高决策监督权(简称监督权)两权分立,相互分权制衡与合作,从而确保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的权力运行机制。”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旧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残缺、民众参政素质低
B.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步晚、底子差
C.西方民主宪政制度和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D.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必须具有的两翼,政治民主化又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回顾我国一百多年来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认识有误的是

A.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进行了政治现代化的初步尝试
B.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我国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C.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民主化有了宪法保障
D.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完善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下列表述是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发展趋势的概括,其中理解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体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民主政治
C.从农耕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